
央美历年创意设计题目,央美历年创意设计题目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央美历年创意设计题目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央美历年创意设计题目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哪些美院需要考设计?
基本考前的那些艺术高校名单都有涉及到设计专业,大部分只考素描和色彩。
*比较特殊的一些有:
1.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创意素描,创意色彩,设计:3个考题(具体题型可以去翻阅历年江南大学设计学院考题集以作参考)
2.清华大学设计学院(前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素描,色彩,设计:创意设计,速写。
3.中央美术学院:创意素描,创意色彩,平面设计,立体构成。(央美每年都会出一本历年优秀设计考卷集,可以去买来参考)
九大美院中有六所美院校考中涉及到设计科目考试内容,随校考院校逐年减少,美院及艺术类院校逐渐成为美术生参考校考选择的目标,校考参考人数必然增高,选择设计类校考专业对美术生来说有利有弊,好的是学了设计的同学在校考中会有一定的优势,同样弊端同样是参考有设计科目的校考院校专业,需要单独抽时间去学设计,在备考基础课的情况下,时间相对紧迫。
考试科目:设计基础、造型基础
清华美院设计类
考试科目:设计色彩(3小时,8开)、设计素描(3小时,8开)、速写创作(1小时,8开)
指画宗师潘天寿大师的力作珍品有那些?
既讲到指画(指墨画),就专对潘天寿的指墨画作点介绍。指墨画是中国画的一种特殊形式,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有唐张藻以手摸绢素作画的记载,清高其佩以较多作品和成熟技法被学界公认为指墨画开启者,而潘天寿则是登峰者。潘少年即学会此法,60年代创作达***,几乎占晚年作品四分之一。他认为,必须先认真学毛筆画,如认为指头作画新奇,为取巧为炫世是不对的,有了毛笔的基础,还得对指画经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潘天寿在这特殊技法中找到適宜表达自我的艺术语言,使作品似生非生,似拙非拙,以及意到指不到,神到形不到的妙处。选了几幅有代表性的指画作品。
雨中荷 此幅画是作于豆浆纸上(半生半熟宣),先墨泼纸面,四指迅速涂开,墨色渗化,荷叶呈干湿变化,再以指蘸墨作荷梗水草,随蘸随画,断断续续变化多端,作品并非一味霸悍,流动墨迹,疏淡溥色,荷花颇具清逸出尘之致,强骨同时不忘静气,此画四年前成交322万元。
垂杨系马图,成交829万。
墨牛图,5年前成交2875万元。
除指画外,潘天寿其他代表性的作品这里不列举了。如果说高其佩的指墨画作品大多应酬随意之作,而从上面图中可看出潘天寿的指墨画常有大画.精品,超出高其佩。最后,我认为筆墨是中国画的根本,指墨画只能是一种特殊形式,不可能占多大地位。
潘天寿(18***—1***1),字大颐,自署阿寿、寿者。浙江宁海人。1915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受教于经亨颐、李叔同等人。
写意花鸟初学吴昌硕,后取法石涛、八大,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浙江美术学院院长等职。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委员;1958年被聘为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著有《中国绘画史》《听天阁画谈随笔》等。1920到1922年,潘天寿毕业回到了家乡宁海及孝丰(安吉县)任教。他一边工作,一边继续自习绘画、书法、诗词、篆刻。
当时,他还为同乡的柔石(1902-1931)绘制了《疏林寒鸦》、《晚山疏钟》画作,送给他纪念。
潘天寿还在绘画的技法上大胆地尝试,用手指作画,并创作出《古木寒鸦》、《长风白水》、《济公与象》、《秃头僧》等一批优秀作品。
1923年春,任教于上海民国女子工校。夏,兼任上海美专中国画系国画习作课和理论课教师。结识吴昌硕、王一亭、黄宾虹、吴茀之、朱屺瞻,画风向吴昌硕接近,由原先的恣肆挥洒向深邃蕴藉发展。作《秋华湿露》等。改"授"为"天寿"。
1928年初春,应邀担任杭州国立艺术院中国画主任教授,兼书画研究会指导教师。自此一直定居杭州。同时兼任上海美专、新华艺专等校授课教师。1944年至1947年,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
1949年后,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
副***、浙江省文联副***、美协浙江分会***、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副院长、浙江美术学院院长,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委员。
艺术的殿堂里居住着三类人:一类人为了面包而艺术,一般称他们的作品为工匠画;一类人为了心灵而艺术,这就是人们经常说的文人画;
还有一类人是处在特殊的时代,特别是改朝换代、天崩地裂的时代,他们怀着一种抱负、一种情结,用艺术作为一种文化取向,这种艺术家非常特殊。潘天寿就是这么一位特殊的艺术家。
上世纪20年代,潘天寿就曾提出一些关于借鉴西方艺术的论点
他强调民族精神的主张。对于中西碰撞、古今之争,尤其在西洋画流派蔚然而起之际,中国画何去何从成为许多艺术家倍感困扰之事。在这一问题上,潘天寿说:不做“洋奴隶”,不做“笨子孙”。所谓“洋奴隶”,是说中国人学西画,“一意模拟西人,无点滴之自己特点为民族增光彩者”;而所谓“笨子孙”,是说中国人学中画,“一意摹拟古人,无丝毫推陈出新足以光宗耀祖者”。
他在1965年说:“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个人风格,要有独创性。”潘天寿自己却说:“我这一辈子是个教书匠,画画只是副业。”
在杭州南山路的中段,坐落着潘天寿纪念馆,中国美术学院每年新生的第一课就是参观纪念馆。潘天寿是中国美术学院的开创者,中国画教育和书法教育事业的奠基者。
在中国绘画面对西风东渐的挑战之时,力挽狂澜,以宏博的视野和坚定的毅力,建构起中国传统艺术在现代艺术教育体系中得以教习与传承的人文系统,奠定了当代中国艺术自我更新的重要的意识基础。
中央美术学院原院长潘公凯回忆,父亲潘天寿在世时常跟母亲论诗,如“睡醒锁窗无意趣,莫看细雨湿桃花”,是“默看”还是“静看”好?母亲说“静看”好,父亲说“默看”好,最后还是用了“默看”。这细微的差别是艺术家、诗人极为重要的基本素质。潘天寿在诗里所体现的那种美的境界和味道,非常细腻。
作为传统知识分子,潘天寿从教40余年,将西方[_a***_]思想与中国儒家道统结合形成的人生目标,作为其终生不渝的价值支撑,踟蹰践行在中国画教学之路上。
其浑厚的国学底蕴和持续一生的传统书画教育实践,饱含着以潘天寿为代表的老一辈艺术***“民族之翰骨、文化之脊梁”的担当精神与文化自信。
作为教育家的潘天寿,是中国画和书法现代教育的奠基者,在西风东渐中力挽狂澜,以宏博的视野、坚定的毅力,建构起中国传统艺术在现代艺术教育体系中得以教习与传承的人文系统。
作为中国第一个国画系的创办者之一,他和他的同道、***以及再传***,完善中国画教学体系,身影遍布海峡两岸甚至世界各地,历经大半个世纪的努力,如今桃李芬芳,硕果累累,学术思想代代相传,教学传承井然有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央美历年创意设计题目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央美历年创意设计题目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ejingshachong.com/post/48656.html发布于 2024-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