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瓷文字创意设计,青瓷文字创意设计图片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青瓷文字创意设计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青瓷文字创意设计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关于陶瓷的诗句有哪些,最好可以知道出处?
诗句中的千古陶瓷之谜
一、“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这首描写秘色瓷的诗句出自唐代陆龟蒙写的《秘色越器》:
九秋风露越窑开,
夺得千峰翠色来。
好向中宵盛沆瀣,
共嵇中散斗遗杯。
据唐宋代文献记载:五代吴越国王钱氏朝廷命令越州烧造供奉之器,臣庶不得使用,故称“秘色瓷”。千峰翠色的“秘色”究竟长什么样曾一度是个谜。秘色瓷,为唐代皇室所用,历经一千多年,传世品极少,制作工艺亦不见详载,诗中的“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为后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直到1987年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塔地宫中出土了一批唐咸通十五年所藏珍贵文物,人们才从地宫记载中揭开“秘色瓷”的神秘面纱。
二、“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
这两句诗相传为柴世宗所作,据记载,五代柴窑, 为周世宗显德初所烧,当时亦称御窑,宋代以“柴窑”区别其他瓷器。相传当日请器式, 世宗批其状曰: “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在收藏界,说到高古瓷,柴、汝、官、哥、钧、定,首推“柴窑”。早在明代早期文献《格古要论·古窑器论》中记载:"柴窑器,出北地河南郑州。世传周世宗柴氏时所烧者,故谓之柴窑。天青色,滋润细腻,有细纹,多是粗黄土足,近世少见。"柴窑在明代就已罕见,今人只见文字记载,实物什么样至今还未解之谜。
景德镇陶瓷最有名,瓷器是中囯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之一,是其智慧和力量的结晶,
景德镇陶瓷始于汉世,五代时的景德镇陶瓷以南方最早烧造白瓷之地和其白瓷的较高成就而奠定自己的地位,各种图文并茂,
如,金玉满堂图,独占鳌头图,十莲花纹图,海水纹图,益满世界各地,,,,
送许屯田诗
宋.彭汝砺
浮梁巧烧瓷,颜色比琼玖。
因官射利疾,从喜君独不。
父老争叹息,从事古未有。
咏景德镇兀然亭
明.缪宗周
陶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
工人莫献天机巧,此器能输郡国材。
清朝很多这方面的诗,尤其皇帝弘历写的更多,没办法一一说,推荐大家可以去看下清朝龚鉽写的《陶歌》,这是一部诗集。总共有60首诗,都是记录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包含政治、经济、艺术、文化、民俗、历史等各个方面,兼具文学和历史的价值。
作者龚鉽字适文,本身就是江西人,在浮梁县衙做过4年的文书工作。浮梁县也是隶书与景德镇。龚鉽在他工作期间就很关心陶瓷行业,经常和工人朋友唠嗑聊天,有事没事就喝个小酒撸个串啥的,天长日久了,也就成了知心朋友。在和这些窑工朋友相处的过程中,自然就了解很多陶瓷方面的事情,包括制作陶瓷的艰辛等等。龚鉽就将这些写成了诗,大概有100首,后来诗稿还失散了一次,龚鉽还是从朋友那里拿了“复印件”,从“复印件”里又精选了60首,编成《陶歌》。
在这本诗集中,每首诗都没有题目,这点不晓得是不是和李商隐学的,老李就很爱写无题诗。言归正传哈,龚鉽的诗除了无题之外,还有个特别之处,就是在七言四句之后,还加了简短的说明注释,这样就大大提升了我们对诗句的理解。让我们在读诗的时候可以融入到当时的情景中。
我们看第一首:“江南雄镇记陶阳,绝妙花瓷动四方。廿里长街半窑户,赢他随路唤都昌”诗后注曰:离镇五里观音阁下有江南雄镇,坊窑业多都昌县人。这首描写的是景德镇的历史,以江南雄镇自居,感觉自己很牛!“绝妙花瓷”以花喻瓷,不仅赋予陶瓷美的一方面,更赋予了他生命。廿里长街就是20里长街,就和我们今天的步行街差不多长吧,当然这20里估计也就是打个比喻,也没真拿尺子量。这么长的街道”半窑户“,一下就把这个热络到场面烘托出来来,最后揭晓谜底,这些窑户都来自哪里?都昌。
还有描写原料、成型、烧成、上釉、彩绘等工艺的,第三首:在山石骨出山泥,水礁春成自上溪。要是高庄称好不,不船连载任分携。写的就是原料。
描述艺术的也有几首,主要表达作者的美学观点。”雕作从来枉作劳,更嗤桃核刻牛毛。圣朝器服惟坚朴,不使矜奇到若曹。“喜欢精巧的东西。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青瓷文字创意设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青瓷文字创意设计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ejingshachong.com/post/30047.html发布于 2024-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