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码产品摄影艺术欣赏,数码摄影与作品欣赏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数码产品摄影艺术欣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数码产品摄影艺术欣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摄影修图,怎么把数码照片修出“菲林风格”?
喜欢“菲林风格”的朋友,是对胶片拍摄一种情结。这种风格小编觉得是胶片的色彩浓郁且有特色的风格,如今数码时代的,大家依旧喜欢这种风格,小编也是如此,大家都是怀旧的人,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用PS操作一下,如何通过PS修出“菲林风格”,记得点击关注哦!下面是小编通过PS操作的动作截图,如果有不清楚的请私信我或者是评论区留言。
我们通过PS把下面这个照片P成菲林风格
首先对比一下处理前跟处理后的风格
1、我们首先***一个图层,通过色彩平衡调整中间掉,高光区域和阴影区域。整体的感觉颜色是往旧调整如下图
2、通过色阶调整照片的对不对,让暗部再暗点,亮的地方再亮点。然后点击确定
3再进一步做旧照片***图层把图层的混合模式调整成排除法。然后合并一下图层。
4、通过***背景图层,放到刚合并的图层下面,在第3步的图层后面添加一个矢量蒙版,选择画笔工具,这里要注意下,前景色要设置黑色,背景色要设置白色,画笔大小根据自己的需求,我选择的是200,如果觉得大小不合适,在英文的输入法下“{”是放小“}”是放大。调整到自己合适的,然后在刚刚添加的矢量蒙版把天空和路面擦拭出来。但是画笔的不透明度和流量要调低,我的都是25,ctrl+alt+shift+e合并一下图层,后再***一个图层
数码当道,为什么还有人用胶片拍照?
数码摄影和胶片摄影在摄影领域并不矛盾,是相辅相成的。就好比我们现在生活在数码时代但是我们看书还是很多人会买纸质书籍。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呢?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比如我们在手机***上看到一本书,比如盗墓笔记。然后你就会看类似的书籍,然后再去到书店买书看。
拍胶片摄影也有很多人是从数码拍摄再到胶片拍摄。我一个朋友开始就是拿个索尼大a99天天抱着拍这拍那。后来买了拍立得各种拍
再到后面开始玩微喷
到最后徕卡,胶片,哈苏什么都玩儿
他并没有因为数码而放弃胶片,也没有因为胶片而放弃数码。是数码让他爱上了胶片,也是胶片让他在摄影大坑中越挖越深。所以我觉得数码时代同样需要胶片!
这个我最有心得体会。我在两年前是完全对摄影无感的,偶尔看老婆拍拍照片。有一次去朋友家玩,看到一台宾得胶片机,第一次看到就被它的机械之美所吸引。问朋友借了该台相机后就开始偶尔拿着玩,谁知道就一发不可收拾。然后从contax tvs傻瓜机,一直买到美能达x300,接着上leica m3 m6,到禄来3.5f 120片。胶片机的纯机械的操作数码是没办法与之相比。相对于数码机的便利,胶片机没有自动对焦,甚至有些都没有测光。按下快门之前,你需要考虑很多,构图,快门速度,光圈大小,甚至需要根据光的强弱选择不同ISO的胶片,总之,在你按下快门之前,你思考的东西更多,所以,胶片的36张,你的废片率很低。胶片出片上银盐呈现特有的颗粒感,立体感,不同胶片不同的色彩特点,相信在强大的数码后期也很难百分百***下来。
在上世纪50年代~80年代,是各大相机厂商百家争鸣的年代,各个厂家都会不惜成本打造自己最有竞争力的产品去打响自己的品牌。所以很多胶片机的年纪甚至超过了你父母甚至爷爷奶奶的年纪,但它依然性能完好,快慢门不差分毫的精确出片,这种使用上的穿越感和操作上的***,在数码上应该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在我看来,数码胶片并没有孰优孰劣的区分,数码操作上的便利胶片是远没有办法去比拟的,但是对于有些厌倦了快节奏的生活人们,他们在胶片机上可以找到慢下来的方式细细的品味生活的乐趣,何乐而不为呢?
刚入门时不能理解生在数码时代却执着胶片的人,但随着接触越来越多的摄影作品,看过许多前期功底不足,但后期异常强大的作品,逐渐发现胶片一瞬曝光,定格永恒的美好。就像常说80年代的女星是没有“PS”和“整容”的绝代美人,胶片也是无法削骨垫胶,具有唯一性、真实性的美好产物。
(器材:FM2 胶片:柯达200)
对于摄影的人来说,娴熟的摄影技术意味着通过画面诠释故事时有强有力的保障,一台好的相机意味着故事能有更丰富的表现方式。尼康又或是佳能在现在看来都是相机制造业的巨头,产品齐全产量极高,并且定价由低至高,基本覆盖全部消费人群,尼康与佳能当属现代电子化摄影器材的翘楚。
(器材:FM2 胶片:Fuji 400)
上世纪胶片机称霸摄影市场时,尼康、佳能、美能达被称为传统相机时代的“三驾马车”,而哈苏、禄来、徕卡等欧洲精工相机是摄影人士毕生所求的高端摄影器材,至今瑞典的哈苏、德国的徕卡依然禅居高端机市场榜首。
(器材:FM2 胶片:柯达200)
近来有不少人开始从数码单反回归胶片机的怀抱。穿越世纪而来的机械声,经过时间的涤荡,仍然有大批追随者。胶片拥有无法***、修改的唯一性,略微粗糙的颗粒质感以及不同产商生产的胶片的偏色,都是胶片自身的魅力所在。
(器材:FM2 胶片:柯达200)
经历过胶片时代的摄影师具备扎实的基础功,胶片单反提供给摄影者可调的参数仅有快门速度和光圈,摄影师要通过胶卷自身感光度来平衡各参数间的数值,这不仅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还需要真实环境中摸索出来的实战经验。
数码相机普及,能满足更多摄影爱好者的需求,特别是智能功能更受大众青睐。但从画面颗粒质感,色彩还原度上,与胶片拍摄还有点小距离。所以一些追求胶片质感,画面色彩还原细节好的摄影师会用胶片传统手法来拍摄创作。下面是胶片拍摄作品,仅供参考→
你好,有些人很盲目的认为胶片比数码相机好,这是非常错误的观点。现在是2019年了,现在还玩胶片,不可能是因为胶片比数码相机好所以才玩胶片的了。
彩色负片的色彩,是极不靠谱的,效果也是很差的
当今,玩胶片摄影,主要是玩黑白摄影和黑白暗房
2019年,为什么玩胶片呢?
我具体谈谈:
让你说出三件最具年代感的电子数码产品,你会说哪些?为什么?
印象中最早的家电是黑白[_a***_]机。那个落后朴实的年代,全村只有一两台黑白电视,一到晚上,全村老少拿着板凳一起去追剧。慢慢地录音机走进生活,放一盒磁带,把音量调到最高,房前屋后,全村的人都竖起耳朵,不时地哼上几句。随着电视机和录音机的普遍,Bp机成为成功人士的一种标配。每到正月的戏场,穿上新衣,打扮妥当,专挑人多处站。
pp机,大哥大,计算器。这三样电子数码产品很具年代感。计算器取代了中国的珠算盘,当年计算机还没有普及,计算器先于计算机在全国普及。大哥大是当年身份的像征,凡是手持大哥大的,无一不是老板大款,让美女心动。而这时手机还没有出现在市场上。Pp机则是出现在大哥大之后手机未出现之前。凡是购买不起大哥大的先买个pp机挂在腰间,听到有人呼叫时,立马去公用电话间打电话。这三个电子数码产品代表了三个不同的时代。
儿时印象最深的就黑白电视机,小时候经常去邻居家蹭看西游记,虽然有时信号不好会出现满屏的雪花,但这不影响我们追剧的热情,满屋子的欢声笑语就是最好的证明与回忆
其次就是BB机,(寻呼机)那时BB机绝对是有钱人的象征,腰上挂着BB机就好像腰上缠着万两银两,
我真的是抑制不住的一下就能说出来一堆呀,那要说最有年代感的三件的话就是:
小霸王游戏机
复读机
用光盘的VCD
小霸王游戏机不用说了,小时候就靠这个过来的,里面的游戏都让我玩烂了:
那时候我玩超级玛丽,技能娴熟的简直不要不要的:哪里有隐藏可以顶金币的砖头,哪里有加人的蓝蘑菇,哪里的台阶踩一下鸭子壳会弹出来无数的加人蘑菇,天哪,闭着眼睛都能找到地方的那种感觉!但是就是没有通关过,哈哈哈!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要搞清楚何谓数码产品,数码产品是和电子产品是有区别的。
数码产品包含于电子产品中,先期的电子产品都是纯电子电路,使用的元器件多都是独立的电子元器件。数码产品一般是指mp3.u盘.智能手机,数码相机,摄像机,扫描仪以及机顶盒等通讯器材……,可以通过数字和编码进行操作,并且可以和电脑连接的电子产品。
早年,经常用于听歌的"mp3",因工作的需要,经常用于存储文件的"u盘"和制作作业指示书的"数码相机"便成了当时的三件最具年代感的电子数码产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数码产品摄影艺术欣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数码产品摄影艺术欣赏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ejingshachong.com/post/27967.html发布于 2024-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