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粮票创意设计,儿童粮票创意设计图片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童粮票创意设计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儿童粮票创意设计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粮票以前有什么用,现在又有什么用?
粮票是***经济时代的产物,没有粮票,你是购买不了粮食的延迟。购买粮食必须要有粮票这种票证,这种粮票有的是全国通用的,有的是各个省通用的,还有各市通用的。
粮食当时是国家统供统销,是由国家全面调控的。只有城市和农村非农户的居民享有粮票的供应。粮票可以买米,面和饼干。
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和农村的土地承包,粮食也走向了市场。自由开放。喜欢粮票这种东西结束了历史使命。
粮票现在的作用只能是收藏了,看着他回顾回顾当年的历史。
问这个问题的,肯定是沒有经历过用粮票的年代。当年,城镇人,不论干什么工作。家中从幼儿到成年人,都是粮食定量,食油定量供应。生了小孩,一般定量10多斤,成人一般定量28斤,30斤,32斤。这也分工作不同,工种不同。当年,城镇人每家,都有购粮本,写明有几口人,每人的每月粮食定量,食油定量。如要出门去外地,就得拿着购粮本,去当地粮食局兑换粮票,这得扣除粮食定量。比如张三每月粮食定量是30斤,因去外地,需兑换粮票,兑换20斤的粮票。这得把张三当月,或下月的粮食定量扣除20斤。说白了,兑换了20斤的粮票,就等于买了20斤粮食。从粮票票面上说,票面上是一斤的,兑换20斤,就给张三20张票面为一斤的粮票。当年,去饭店吃饭,要收粮票,沒有粮票,是吃不到饭的。再一点,粮票又分为地方粮票,也就是每个省的粮票,比如浙江省地方粮票,云南省地方粮票。这只能在本省用。另外,还有全国通用粮票,这粮票可在全中国使用。有了粮票,也可去粮食局买大米,买面粉。从各家各户来说,有些亲戚,朋友,也可用粮票援助自己的亲戚,朋友,解决粮食不够的问题。在粮食不再定量供应,农民可自己卖粮,粮价随行就市后,粮票的使命也就结束了。
粮票在80年代以前用处非常大,很多情况下,它的重要性甚至超过货币。
我国的票证制度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初。由于新中国刚刚成立,各类物资短缺且供应不均衡,为保障人民的基本生存需求,当时的政务院实施了粮食定量供应制度。那时天津市机关干部月定量29.5斤,技术工人43.5斤。每户都有粮食本记录粮食使用情况。这些定量指标既可以用来买米买面,也可取出粮票在单位食堂或商店购买粮食制品。
比如在食堂买馒头,因含有水份,一斤粮票可买1.4斤。糕点水份少一些,0.6斤粮票可买一斤。如果只有钱没有粮票是买不到粮食制品的。
另外粮票不仅可作为购买粮食的凭证,有时还可以折成现金变相流通。由于粮票的重要性,所以一直存在粮票的***价格,这从70年代以后已经半公开化了。出现了用大米或鸡蛋换粮票的商贩。
那时到农户家里购买新稻米,一斤粮票0.25元可买一斤(国家价0.185元/斤),也可直接用2斤粮票换一斤米,不需再花钱,这就相当于每斤粮票折价0.25元。这对当时粮食定量近50斤的重体力劳动者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变相收入。
当时的粮票分地方粮票和全国粮票还有军用粮票。特别是全国粮票里还含有食用油指标,把它换成地方粮票的同时还可得到一定量的油票。
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粮食产量提高和政策调整,粮票退出了市场。那么此后的粮票还有什么用呢?是否有收藏价值呢?这要看具体情况。
粮票退市时正是邮票市场如火如荼之际,人们的收藏意识较强,使得大量粮票得以保存,故很难买上好价钱。不过一些早期的稀缺品种市场价格还是不错的。但缺乏大规模的交易市场和平台,大都是有行无市变现困难。所以我并不看好粮票收藏市场。以上是我的回答。
本头条号每天都有更新。欢迎评论,要关注、点赞
以前的粮票用途很大,大约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那个年代城镇居民生存、生活的必需用品。
以前的人们,如果去饭店吃饭或者买糕点等粮食制品,只有钱而没有粮票是万万不能的,只能看着别人狼吞虎咽,自己站在一旁馋涎欲滴、寸口难得。
各家各户都有自己的定量粮食***,买米买面买杂粮都是要用粮票(米面票)的,即使是部队后勤的人员去市场***购,也是必须要有“军用粮票”的。
如果人们要去外地出差,或者是去外省走親戚串朋友,那就需要事先带着自己的本地粮票和食用油票和粮本,去当地的粮食部门兑換成全国粮票,否则就会寸步难行滴!
(二):粮票可以交換各种各样的农付产品。
国家发放的粮票是无价证券,但是只定人定量地发给城镇居民,农村人是沒有这个待遇的,以前的农民如果进城,只有拿一些农付产品去和城里人交換。
在我的记忆之中:一市斤粮票可以換七个土鸡蛋,三斤粮票可以換一只老母鸡,五斤粮票就可以換一个大肥鹅……
我有一个很精明而又自私的堂姐,在那个生活困苦的年代,把自己的大女儿撵到外地的妹妹家里寄养,一年就可以省下二百多斤粮票,去換农民的母鸡和蛋🥚。
二年之后,我的这个大堂姐吃得膘肥体壮,而她妹妹一家人却饿得骨瘦如柴、走路打晃……
以前的粮票是从城市居民定量口粮中,定量换取的粮票。也就是粮票等于粮本,粮本等于粮食。
粮本只限于在发放地粮站购粮,而粮票可在本地任何粮站购粮,也可以在易地任何粮站购粮。粮票用途是因工作出差和探亲路途吃饭,购买需要粮票的食品,或解决学生在外上学吃饭的问题。粮食在统购统销时代,出门你有钱没粮票也吃不到饭只有饿肚子。
开放后粮票慢慢的退出了历史舞台。到处都能买到粮食,去食堂吃饭也不要粮票了,买糕点饼干也不要粮票了。粮票现在唯独只有收藏作用,别无它用。
邮票会不会像粮票、火花、烟标、磁卡一样,逐渐被一些人遗忘?为何?
邮票会不会像粮票、火花、烟标、磁卡一样,逐渐被一些人遗忘?为何?
我的回答是肯定会被人遗忘,而且不是被一些人而是会被大多数的人所遗忘。
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变迁,前述如此这些物品或物件,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而最终成为了部分小众人的偏好,乃至一部分有钱人家的游戏而己。
邮票收藏,在中国拥有庞大的队伍。由于发行量过多,有些热门邮种又再版,对邮票市场的冲击、影响很大。虽然低迷,但不至于被收藏者遗忘。我的做法是:化整为零,突出主题,搞红色收藏。将无关主题邮票“抛弃”,将比例不高的红色主题邮票汇中,按专题分成:《***重大会议》、《领袖与名人》、《新中国科技腾飞》等,既可办展,又可出书,顺应当代红色潮流,何其而不乐为呢
以下是鸿璐的一些浅见,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邮票收藏作为一个收藏门类,相比古玩、字画、文玩这些收藏其热度简直不要太低,老玩家默默收藏新玩具几乎不关注,很多00后的小朋友甚至都没见过邮票!如此走低的收藏环境邮票会不会就此消失呢?
邮票尴尬的由来
邮票如今的市场环境可以用不温不火来准确形容,尴尬可能是人们对于邮票市场最多的一个印象,因为你说邮票火爆吧有价无市、市场混乱,你说它没落吧但是还有很多忠实粉丝!邮票的尴尬局面来源于玩家对于其升值空间的过高期望值,邮票收藏的精髓在于邮票承载着一代人的美好回忆和时代风貌,那时候人们的感情联络基本是依靠书信来传递的,而邮票则是这种传递方式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于是最早的邮票收藏的形式都是将使用过的邮票从信件上剪裁下来收藏、保存!
收集的方式也是以“你有我无,以物换物”的方法来进行的,有花钱购入的但是毕竟在少数!那个年代的邮票发行量有限再加上邮寄的损耗极大所以本着“物以稀为贵”的原则品相优秀的邮票价值还是相当可观的可是后来是会进步时代发展网络发展的日新月异让邮票彻底退出市场成为历史!邮票作为纪念品出现在人们视野之中后更换的不仅仅是身份还有极高的发行量,优秀的发行量就让邮票那所剩无几的增值空间彻底消失了!再加上一些玩具对于现代邮票价值的错误估价也就出现了如今邮票有价无市的尴尬处境!
邮票会不会就此消失
收藏界是一个残酷的地方,在这个地方有人气就可以存活没人气就只能淘汰,没有粉丝、没有圈子也就意味着没有未来从收藏级消失了很多物件粮票、烟盒、火柴盒等等收藏门类都是玩的人越来越少而走向某落从而销声匿迹的!那么如今的邮票会不会在这种不温不火的情况下从此消失呢?实话说照这样的发展趋势下去邮票确实面临没落、消失的可能性,因为如今邮票被附加了太多本不该属于它的价值,
邮票作为一件小尺寸、纸质收藏品其本身价值就有限,其实说句实话邮票收藏的核心在于情怀,要是太看重价值其注定会让很多人失望!再加上如今向“钱”看的收藏趋势更是流行那些主打情怀的收藏基本没有一个能善终!但是邮票并不会像粮票、火柴盒、烟盒等这些收藏一样没落!因为其转型很成功,从邮递必备到如今的纪念收藏,并且这方寸之间的设计、制作、艺术性也是越来越高,所以未来邮票虽然上升空间不大但是收藏、品鉴的意义还是很强的,没落、消失应该可能性并不大!
结语
邮票虽然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会有特别大的升值空间,因为毕竟后来极大的发行量和极低的损耗率让其稀少性并不明显,但是作为情怀收藏邮票的魅力那可谓是无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儿童粮票创意设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儿童粮票创意设计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ejingshachong.com/post/25513.html发布于 2024-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