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绘画群体,数字绘画群体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数字绘画群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数字绘画群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有几千万人在画画,他们生活怎么样?
大部分画画的人聚集在这几个地方“大芬村、乌石铺、宋庄”狭小的房子以及走道,楼梯间,屋檐下多半出租了出去,成为了各种各样的画室和工作室,成为千万画工们的天堂,在那里默默追逐梦想。
一、深圳的大芬村:它是“中国油画第一村”,是因为这里每年能生产和销售出100多万张的油画作品,年销售额逾亿元。并且主要针对欧美市场,可以说,欧洲市场 70% 的油画来自于中国,而中国 80% 的油画产自大芬村。
在大芬村,画画俨然成了画工生存技能。无关于艺术或梦想,他们真正在乎的,不过是借助画画来填饱肚子而已。
在一间狭小拥挤的画室里,画工每天和其他兄弟们挤在一起,除了吃饭和睡觉,其他时间便全部拿来练画。 等到画技娴熟,不用草图就能落笔成画,足可以***乱真之后,他们就渐渐扩大到流水线生产。
一人画眼睛,一人画鼻子......每人负责一个局部,形成一条完整而系统的产业链。在画工的手中已经产出了10万幅梵高名作,
《星空》《自画像》《向日葵》,凡是比较畅销的梵高作品, 都在他笔下重复了成千上万次。大芬村多的是这样,日复一日地从事着机械化的劳动,却依然过着收入不高的生活的画工。
二、厦门的乌石浦油画村:画工在自己狭窄的画室里作画。1992年,第一批300多名画师、画工进驻乌石浦村,由此拉开了乌石浦油画村发展的序幕。
如今,约0.25平方公里的油画村,共有画师、画工4000余人,画店商近200家,从事油画后勤工作的人员约10000人,从事油画产业配套工作约3000人。
2003年以来,厦门每年油画出口创汇都在2亿元以上,占世界油画市场约五分之一。
三、北京的宋庄:
这个不好说,每个人情况不一样,但我知道一点,靠画画生活的不容易,甚至比较艰难,我美术专业毕业后20年没动过笔,去年尝试拾起来,对画画人群有了点初步的了解。我自己做点生意,收入勉强过得去。我到文化用品店买了刀600元的宣纸,老板很是惊讶。老板告诉我,别看那些画家表面上看起来的很风光,其实很小气好纸都舍不得买。
画画的大多数人生活应该不是非常滋润,不是水平高的就能有相应的生活水平,能把画卖出去要靠人际关系。很多所谓的画家标价自己画的润格费多少,自抬身价其实根本卖不出去,当然也有生活的很好的,一线画家拼的也不只是画的水平,人际关系更重要。
有一批人在画画圈子说白了就是混吃混喝,半年前有个本地画家找我玩,作为东道主我当然请他吃饭,结果他一个电话喊来十多个所谓的名家,一番酒菜后我和人家打招呼都不达理你,甚至背后能捅你一下。后来听说他们就乐于此道。
画画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文化。爱画画之人,皆是爱生活之人,是美的使者。
个人拙见,画画之人的生活应该有三种状态。其一,名人画家富足者。这类可细分为名人画画和大师画画两类,但无论那一类,其画作有市场,有标价,有追捧,一幅画几十、上百万的大有人在。2014年刘大为一幅《任重道远》拍出300万,央视主持人朱军一幅《女人画》拍出130万,这些人是画画的代表人物,处在金字塔的顶端,其生活状态富足程度可想而知。其二,资深画匠小康者。这类是职业画师、画匠,他们以画画为业、画画谋生。其绘画水平比较高,差距在于名气不响亮,影响力不高,通常有省市美术家协会的名分,画作单幅卖个成千上万不成问题。所以,他们处于金字塔的中间,虽然事业上有压力,但其生活水平已经提前小康,幸福有余。其三,个人爱好修身养性者。大多数画画之人都是业余爱好者,他们处在金字塔的下层。他们追求的是一种纯真的、高雅的生活情趣,不以画画为生赚钱,有各种各样的职业。他们在业余时间学画,画画,聊画,画画陪伴着各自的人生。他们中的大部分达到了一种有追求无压力,静心从容,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数字绘画群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数字绘画群体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iejingshachong.com/post/19547.html发布于 2024-05-15